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有无不卡_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_你懂的在线视频_h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行業新聞 >> “直播+電商”會不會成為下一個微商?

“直播+電商”會不會成為下一個微商?

來源:品途商業評論 日期:2016年11月14日 10:17

微商!曾經是一個頗具爭議的話題!

隨著熟人經濟的崩盤,微商也下意識的迎來了市場的洗禮!

如今,繼游戲直播、秀場直播的“百播大戰”后,電商網站紛紛把目光投向了網紅和直播,“電商+直播”或將成為今年電商秋季的主打。

沒錯直播已經火到無以復加,再現當初互聯網+的雄風,這次是直播+。網紅在直播、明星在直播、拍賣也搞直播、內容創業春天更是被直播推進了夏天。

然而,在創業圈流行風口論下,雷布斯那句站在風口,豬都能飛起來的言論,更是讓不少人以為得風口者,得天下。那如果深處兩個所謂的風口,那會是怎樣的感受?

移動直播借助互聯網大風似乎變得異常火爆,尤其是在垂直分化的電商時代,“直播+電商”雖然還處于野蠻時代,但隨著一大批“網紅”和明星直播效應的凸顯,電商迅速看到了其中蘊含的商機。目前,天貓、蘇寧易購均已上線直播。唯品會發力“原創視頻+導購直播”,宣布從“時尚特賣平臺”升級為 “時尚生活方式平臺”。京東也即將上線直播頻道。

隨著電商巨頭的入足直播平臺,“直播+電商”似乎變得越來越高大上了,但是直播作為一個新型的媒介,歸根結底還是流量在作祟,但對電商而言,固然需要靠直播拉動流量,但需要優質、精準、容易變現的流量。現在直播平臺用戶魚龍混雜,而且要購買商品就需要跳轉出去到電商平臺。怎樣把直播app和電商做嫁接,給用戶一站式體驗,是個急需解決的問題。

觸發流量經濟,撇開微商短路

 

馬克思曾經說過,當利潤達到10%的時候,他們將蠢蠢欲動;當利潤達到50%的時候,他們將鋌而走險;當利潤達到100%的時候,他們敢于踐踏人間的一切法律;當利潤達到300%的時候,他們敢于冒絞刑的危險。

電商時代,一旦產生自我流量就會輻射出應有的流量經濟,現在的電商是這樣,曾經的微商也是這樣,只不過微商玩的是熟人經濟,在前期運轉模式的時候,沒有形成很好的監管機制,當利潤達到自我難以抗拒的時候,他們就不管不顧的就找一些小工廠、小作坊,生產的產品不達標,不過關,就鼓勵和忽悠下級代理囤貨,賺利潤差。當產品的質量出現問題的時候,就沒有人會相信,去使用,銷售不出去,就只能靠下家囤貨了,特別是問題面膜、護膚品的出現,經過媒體的報道和放大,貨爛在家里,就再也買不出去了,這些人都是微商的受害者,也是微商傳銷的見證人!

而如今的直播+電商呢?雖然拋開了熟人經濟,但卻套上了粉絲經濟,不管主播是以何種形式積累起來的粉絲,一旦形成一定的規模,就會產生相應的流量經濟,而這也是為什么現在“直播+電商”可以頻頻刊登媒體頭條的原因吧。

不過,縱使直播+電商的模式略有不同,但主播在直播產品售賣時依然需要對產品做出自我檢測,因為“直播+電商”這種模式說白了就是一種眼球經濟,究竟能火多久?關鍵還要    

看品牌的持久可信度、產品的性能如何,以及價格是否合理?至于那些在觀看直播中,被吸引而下單的消費者畢竟是少數,更多消費者在看過熱鬧之后還是會變得比較理性。

嫁接平臺信任,提升自我形象

其實,不管是熟人經濟還是如今的粉絲經濟都是背后有著強大的信任背書,而當這個信任背書不夠支撐自我流量變現的時候,主播們就需要去尋求信任融資,也就是嫁接更具有權威的信任平臺,以此來滿足用戶的場景需求。

不過,從目前的發展來看,雖然電商平臺在借助直播趨勢,努力營造多場景化的購物場景,像邊看邊買等,但“直播+電商”的市場模式依然是幾分歡喜分憂。

購物達人黎女士嘗試過“邊看邊買”的模式,她說,覺得就像網絡版的電視購物,都是主持人將粉絲導流到第三方的電商平臺,然后在上面消費。商家的這種變現形勢雖然有一定的樂趣,但是網友的熱情持續時間很短。

所以,電商+直播融合時期,網友熱情如何持續升溫,依然是直播+電商探索的重要維度,不僅如此,直播+電商的新模式融合,從某種意義上說也是一種C2C模式,而在這種模式下,平臺無法控制各個買手的貨源,因此從源頭上無法保真。在這種情況下,賣手們做直播,比如直播掃貨現場視頻,固然能建立一定信賴度。但一旦發現一個賣手的一場直播有假,那整個平臺的信譽就會下降。

 

另一方面,中國消費者也被假貨弄怕了,天然地會懷疑賣手直播展現的商品是真,到發給他們商品時就作假。現實中也的確很有可能存在這種情況,平臺解釋不了,也確實控制不了。

這也就又回到了我們之前探討的微商的弊病的那一塊,所以直播+電商中存在的問題也是微商曾經犯過的錯誤:產品質量誰來保證,產品售后誰來跟蹤,產品監管誰來負責等等一系列的問題,如果通過直播來玩電商,這些問題不能很好解決,那么直播也勢必會將這些問題放大,最后甚至會延續微商的老路。

迎合消費趨勢,享受流量紅利

在艾媒咨詢發布的《2016年中國在線直播行業分析報告》中顯示,僅2015年中國在線直播平臺數量就已接近200家,其中網絡直播的市場規模約為90億,網絡直播平臺用戶數量已經達到2億,大型直播平臺每日高峰時段同時在線人數接近400萬,同時進行直播的房間數量超過3000個;自進入2015年特別是2015年下半年以來,國內直播行業進入快速發展的階段,巨額資本加持直播行業,從YY、斗魚,到花椒直播、熊貓TV也都紛紛進入這一領域。

從直播的發展趨勢來看,直播行業所帶來的盛世也勢必會帶來新一輪的消費潮流,到時候,憑借自我形式所積累的粉絲也會爆發出應有的粉絲經濟,從而產生意想不到的流量紅利。

在蘇寧易購主辦的紅人網購直播間里,斗魚女主播馮提莫在直播中推薦的聯想ZUK Z2手機,當晚1小時內預約量突破10萬臺;YY的紅人沈曼推薦的百草味美味零食,也在短短20個小時內,取得了同比去年銷量增長5倍的好成績。

angelababy代言的美寶蓮在2小時的直播里,就賣出了10000只口紅,在業界創造了佳話。近幾年,隨著“網紅+直播”日益火爆,“直播+網紅+電商”也逐漸形成了一種新的眼球經濟模式。

雖然,基于眼球經濟所折射出的消費趨勢看似異常火爆,但依然有業界人士對此不予看好,中國互聯網協會“互聯網+”研究咨詢中心副主任李易也認為,電商直播,其實是網絡版的電視購物。不同的是,互聯網直播可以通過計算了解到觀看人數,并通過獎勵把觀眾變成真實有效的用戶,可以直接反映出鏈接的效果,這對積累用戶數據還是很有價值的。

“這一形式短期作為一個噱頭炒作還可以,但是要把它當成一個穩定的商業模式恐怕不妥。”李易表示,根據他的觀察和判斷,直播很難形成常態。

不過,基于直播所涵蓋的流量經濟,我們對于直播或許還應該從另一個方面去考量,直播更多的是起到一種品牌傳播的作用,對于賣貨不能有太多奢求。

當然了,相比微商而言,直播+電商所輻射出的強大場景進一步的迎合了消費升級時期的變革,而無論是哪種路徑,這些故事給那些 “少量的”“定制的”和“不可復制的”的非工業化批量生產的產品描繪了一個脫穎而出的機會,一個可以通過垂直人群就可以建立商業模型的機會,一個真正有機會挑戰在大批量工業品生產時代背景下建立起來的大規模電商的機會。

所以,對于我們來說,不管是微商還是直播,我們需要的是一個可以改變我們未來的電商時代,而不是一個充滿欺騙的灰色地帶,至于直播會不是成為下一個微商,那就留給時間去見證吧!

所屬類別: 行業新聞

該資訊的關鍵詞為: